在NBA 2K15的赛场,掌握控制上场时间的艺术至关重要。让我们先回顾一段篮球史上的传奇——在1961-1962赛季,篮球之神“大帅”张伯伦以场均50.4分和25.8个篮板的惊人数据震撼了整个联盟。这不仅归功于他无与伦比的个人才华,还得益于他惊人的出场时间。在那个赛季,张伯伦出战了80场比赛,其中10场加时赛(包括1场3加时和1场双加时,以及5场单加时)。如果这80场比赛全部打满,共计3890分钟,而张伯伦实际打了3882分钟,只差8分钟就能打满全场。这8分钟并非因为体力不支,而是因为两次技术犯规被罚下场(值得一提的是,张伯伦整个职业生涯从未因6犯被罚下场,61-62赛季最高犯规数为4次)。那次被罚下的比赛发生在1962年1月3日客场对阵湖人,仅上场40分钟(令人望尘莫及)。
再来看NBA的现实,我们经常目睹球星们的常规上场时间:第一节打满10分钟或全节(在13代或14代中,有技能可以打满第一节而不感到疲劳,LZ应该优先掌握这个技能,因为它能确保上场时间来刷数据),第二节开始的前5到6分钟不上场,然后登场直至半场结束。第三节打满全节或节末休息1到2分钟,第四节开始的前2到3分钟不上场,然后登场直至比赛结束。这样算下来,球星们的上场时间大约在35到40分钟之间。
结合以上两点,我们可以分析出影响MC模式登场时间的几个关键因素:
实力对比:实力差距越大,上场时间越短(垃圾时间不会让球队主力上场);
球队阵容:替补实力不强时,主力上场时间会相应增加(我们无法控制球队阵容,修改器强交除外);
个人能力:个人能力越强,上场时间越多(个人能力必然是越来越强);
疲劳程度:越不容易疲劳,在场上的时间就越长(疲劳度的影响在MC中体现不那么明显);
犯规和失误:犯规和失误越少,上场时间越长(一个只帮助球队而不犯错的球员是不会下场的)。
因此,要想在MC模式中避免打满全场,关键在于提升实力以拉开比分,并合理控制犯规和失误的时机(不仅仅是减少)。
我的具体方法就是:第二节打到6分钟左右的时候,主动申请失误或者犯规,一定会下场;第三节中段或者末段,申请失误或者犯规,或者是不打的那么好,就会下场;第四节爆发接管比赛,尽量拉开比分,最后几分钟申请犯规下场(不是指犯满下场)。 这样一场就会只打教练规定的上场时间,还可以让玩家自己控制上场的时机。 以上所述方法LZ亲测,不排除因为某些场次或者档案或者版本的不同略有出入。
点击进入3DMGAME《NBA 2K15》游戏论坛专区